半個世紀以來,禁用化學物質仍然累積在海底

TTO – 一項最新的科學研究發現,從1970年代就被禁用的化學物質,至今仍存在於太平洋最深處。

英國廣播公司(BBC)指出,科學家對這些污染物的相對高濃度感到非常驚訝。
這些物質曾在20世紀被廣泛用作絕緣材料與阻燃劑,但在被發現具有毒性且能在環境中長期累積後,逐漸被禁止使用。

美國自1979年起禁止生產多氯聯苯(PCB)。聯合國於2001年簽署的一項決議正式禁止生產這種有毒化學物質。在此之前,全球已經生產了大約130萬公噸的PCB。

由英國紐卡索大學(Newcastle University)的艾倫·傑米森博士(Alan Jamieson)領導的研究團隊,已經從生活在太平洋深海底部的一種甲殼類動物的脂肪組織中採集了污染物樣本。

研究團隊利用一種特殊設備,在馬里亞納海溝和克馬德克海溝區域捕捉到了這種甲殼類動物。這些海溝深度超過10公里。

在端足類(一種浮游生物)中發現的化學物質包括多氯聯苯(PCB)和多溴二苯醚(PBDE)。

這些污染物從工業事故以及廢棄物中滲入環境,因為在自然中無法分解,所以能在環境中長期存在。

在2月13日發表於《自然生態與演化》期刊的研究報告中,作者指出PCB的最高濃度出現在馬里亞納海溝。

這種多氯聯苯(PCB)的濃度比中國遼河水稻田養殖螃蟹體內的濃度高出50倍。遼河是中國污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

「我們所採集到的端足類(amphipod)體內的污染濃度,與在駿河灣發現的濃度相當。駿河灣是西北太平洋污染最嚴重的工業區之一」,報告指出。

研究團隊認為,有毒的多氯聯苯(PCB)和多溴聯苯醚(PBDE)可能透過有毒垃圾碎片和沉入大陸棚的死亡生物,進入太平洋的深海海溝。

研究團隊的報告「提供了明確的證據,顯示深海仍然與表層海水有高度聯繫,並且持續暴露於人類所產生的污染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