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爐結垢的原因與水垢的形成過程

鍋爐結垢的原因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議題,因為只有了解其根本原因,才能制定出有效的處理對策。
讓我們與 Minh Khoa Chemicals 一起深入了解造成鍋爐腐蝕與結垢的原因吧!

鍋爐結垢的原因

鍋爐內產生水垢的原因,主要是一種化學反應的結果。當水中溶解的礦物質含量超過飽和極限時,這些礦物質會沉澱並附著在鍋爐管道與設備表面上,形成水垢。
以下是導致鍋爐結垢的幾個主要原因:

  • 鍋爐水中的礦物鹽加熱所致:
    鍋爐中的水在加熱過程中通常含有如碳酸鈣(CaCO₃)與碳酸鎂(MgCO₃)等礦物鹽。隨著水分蒸發、濃度上升,這些鹽類會逐漸從水中析出並附著於鍋爐內壁,形成水垢。
  • 供水品質不佳:
    供入鍋爐的原水若含有過多雜質、微生物或其他污染物,也會促使水垢生成。特別是某些微生物會產生生物高分子物質,這些物質會與礦物質結合,加速水垢的沉積與硬化。

鍋爐產生水垢的原因主要有兩個:預先存在的水垢以及補給水的品質問題

鍋爐水垢是如何形成的?

以上我們已經了解了造成鍋爐結垢的原因,那麼這些水垢又是如何在鍋爐中形成的呢?
水垢的形成通常分為兩個階段,請繼續閱讀了解詳情。

進入鍋爐的補給水

鍋爐所使用的補給水中,通常含有鈣(Ca)、**鎂(Mg)以及矽酸鹽(Silicate)**等礦物質。
即使這些水源已經事先經過處理以去除部分礦物鹽,但仍可能殘留微量的硬度離子,這些殘留物在高溫高壓下會逐漸沉澱並累積形成水垢。

加熱水與水垢的形成過程

在鍋爐運行的過程中,水被加熱以產生蒸汽並為系統提供熱能。當水被加熱時,水中的礦物質會變得較難溶解,更容易沉澱並形成水垢。該過程如下所示:

當溫度升高,水中的碳酸氫根離子(HCO₃⁻)會分解為碳酸根離子(CO₃²⁻)與二氧化碳氣體(CO₂),並產生水(H₂O),反應式如下:

2 HCO₃⁻ → CO₃²⁻ + CO₂↑ + H₂O

在這種條件下,水中的鈣離子(Ca²⁺)會與碳酸根離子(CO₃²⁻)結合,形成可溶的碳酸鈣。當碳酸鈣的濃度超過其在該溫度下的溶解度時,會開始產生微小晶核(稱為晶核 Precursor),這些晶核逐漸長大,並附著在設備表面,形成明顯的水垢沉積物。

在低壓鍋爐中,主要水垢組成為磷酸鈣與碳酸鈣;而在高壓鍋爐中,水垢還可能包含氫氧化鎂、矽酸鎂、氧化鐵與**二氧化矽(SiO₂)**等成分。